支部生活
当前位置:首页 > 党建文化 > 支部生活
《建党伟业》观后感
发布时间:2025-07-03

影片伊始,辛亥革命的枪声划破夜空,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,这场革命,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,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。然而,革命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取,他妄图复辟称帝,开历史倒车,签下丧权辱国的“二十一条”,使中国陷入了更加深重的危机。这倒行逆施引发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慨,蔡锷将军等仁人志士挺身而出,发起护国运动,虽历经艰难,但他们的爱国精神和正义之举,如同一盏盏明灯,照亮了黑暗中的中国。

随着剧情的推进,新文化运动如春风般席卷而来。陈独秀、李大钊、胡适等先进知识分子,以《新青年》为阵地,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,向封建礼教和旧传统发起了猛烈冲击。他们的思想启蒙运动,犹如一场甘霖,滋润了无数青年学子的心田,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。在影片中,当看到陈独秀、李大钊等人与辜鸿铭等保守派进行激烈辩论时,我深刻感受到了新旧思想碰撞的火花,那是对真理的执着追求,是为了拯救中国于水火之中的坚定信念。

而五四运动,则是影片中最让我热血沸腾的篇章。1919年,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,如同一颗重磅炸弹,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满腔怒火。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,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列强的无比愤慨,勇敢地走上街头,高呼 “外争主权,内惩国贼”“还我青岛”“取消二十一条” 等口号。他们的示威游行、火烧赵家楼等行动,如汹涌的浪潮,势不可挡。影片中,那个举着血书“冤”字的女大学生,跪在总统府前请愿,她那含泪的控诉:“冤情太深,检察厅接不了我的状子。我是为四万万同胞喊冤啊!” 这一声声呐喊,仿佛穿越了时空,直击我的心灵深处,让我深刻体会到了青年学生们为了国家尊严和民族大义,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。

在这风雨如晦的年代,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。毛泽东、李大钊、陈独秀、蔡和森、张国焘、周恩来等一批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,怀着对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,在艰难险阻中,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四处奔走、不懈努力。他们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,因遭到特务的干扰,不得不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进行。在那艘小小的红船上,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告成立,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,犹如一道曙光,照亮了中国革命的漫漫征途。

观看完《建党伟业》,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。影片中那些革命先辈们为了实现救国救民的理想,不惜抛头颅、洒热血,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,让我深受感动和鼓舞。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,无数仁人志士在黑暗中苦苦探索,尝试了各种道路,却都未能改变中国积贫积弱、任人宰割的命运。然而,他们从未放弃,直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,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,中国共产党的成立,才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正确的方向。历史证明,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,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。

作为新时代好青年,我们生活在和平与繁荣的年代,享受着革命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。我们不能忘记历史,更要从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。我们要学习革命先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,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,都要始终坚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,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。我们要传承他们的爱国精神,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。我们还要培养勇于担当的精神,在学习和工作中,积极进取,努力拼搏,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,不负时代,不负韶华。

《建党伟业》这部电影,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,更是对我们的一次深刻教育。它让我更加坚定了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拥护,也让我明白了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。在今后的日子里,我将以革命先辈为榜样,努力学习,不断提升自己,为祖国的繁荣发展添砖加瓦,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。


撰稿人:陶煦